东方电气的礼堂里,1100多张青春面孔齐聚。张少峰副书记的激情演说在会场回响:产业报国、三线精神、世界一流企业...典礼排场盛大,颁奖热闹,连"东汽精神"都成了定制课程。可台下吃着职场第一口大锅饭的年轻人真咽得下这碗浓汤吗?
仪式感拉满,却撞上现实骨感
这场入职大典的排场确实不含糊。颁奖亮眼,代表发言轮番登场,老领导讲三线奋斗史,还搬出汶川地震重生的故事熬制"精神高汤"。但典礼后等待新人的,是每月几千块起薪、郊区厂房里的机器轰鸣,还有一线城市遥不可及的房价。
朋友李工去年入职某制造巨头,入职典礼上听着"大国重器"的豪言壮语热血沸腾。三个月后在郊区生产线倒班,深夜朋友圈晒的是泡面配零件:"重器没摸到,扳手拧到虎口起泡。"
"东汽精神"入心,还需新式配方
企业传 ……
